餓怒(Hangry)=飢餓(Hungry)+憤怒(Angry)
在飢餓控制你之前,先控制你的飢餓!
「我也不想發火,但是我餓了……」
想必你一定有過「餓到生氣氣」的時候,比如工作太忙,不小心忙過了吃飯時間,肚子空空,就特別容易發火。
飢餓的力量會改變我們的情緒。但為何餓過頭或吃太飽都會令人情緒失控?你是真的餓了,還是覺得嘴饞?
本書從健康醫學、心理學與科學的觀點,深入探究隱藏在生活中常見的飲食問題——餓怒症,包括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餓怒,以及對我們造成的影響,像是如何左右我們的心情、破壞人際關係,甚至影響人生決定等。
此外,餓怒還會使我們渴望富含鹽、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,這類食物能即時提供大量的熱量與味道,但無法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,反而讓人陷入「飽食性悔恨」中。
書中提供45種超級實用的方法,教你吃對時間、選對食物、用對方法,遠離餓怒效應,幫助讀者逐步了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。身為心理學博士的作者,也善用自己「正念」的專業,帶領讀者在進食時能更有覺知,不落入自動導航的無意識進食模式,進而幫助我們將餓怒轉化為開心的情緒。
餓怒的解方
破解餓到發飆的密碼。
壓力程度、睡眠品質、喝水多寡、糖份攝取……等因素,都會影響你是否因飢餓成怒而盲目瞎吃。
讓用餐環境改變你的食慾。
留意自己在哪裡最容易感到餓怒,同時傾聽體內的飢餓信號,提醒自己是否只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吃東西,你就放任自己也跟著狂吃。
你的餓不是真的餓。
學會辨別是「肚子餓」還是「心理餓」。當我們一心想要吃到美食時,反而會不自覺陷入餓怒中。
壓力越大,要吃得越健康。
精神不濟時,我們通常會喝咖啡或吃含糖食物來提神,但如果體內的鐵含量不足,這兩種食物都不會有任何幫助。其他如維生素D、鎂、肉桂等不同元素,也對身體各有益處。
從正念飲食開始,改變你的生活習慣。
覺察自己如何吃、為什麼吃,比吃什麼更重要。即使是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進食行為,比如拿起叉子、選擇座位、咬一口前先停頓一下,或慢慢吃,都對飲食體驗有很大的影響。
健康推薦)
生機食養專家 王明勇、朵薇診所總營養師 余朱青、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 姜冠宇、四季心心理諮商所 所長 蘇琮祺
專家好評推薦
我們都曾經歷過疲憊不堪、脾氣暴躁的餓怒狀態。現在,借助亞伯斯博士的專業建議,我們可以在餓怒來襲前阻止它,使我們的身體獲得營養,思緒保持清晰,情緒保持穩定。
——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冠軍《食物:我該吃些什麼?》作者 馬克.海曼 醫師
本書是控制情緒性進食、恢復積極情緒的必讀之作。作者利用實用有效且簡單易行的步驟,向我們展示如何從餓怒變快樂。
——美國心臟協會成員、美國營養學院成員、美國家庭醫師學院成員 史蒂芬.麥斯利 醫師
身為營養精神科醫師,我經常看到人們因為飲食方式而受困於情緒和焦慮中。作者在書中提出「餓怒」這種情緒發生的原因,以及該如何應對的方法。其中正念飲食的技巧,更是打破餓怒循環的重要技能。
——哈佛大學營養精神科醫師 烏瑪.納多
沒有人比蘇珊・亞伯斯博士更瞭解正念飲食,她分享最佳的技巧,確保我們的身體能獲得充足的營養,並且頭腦清晰,過更健康、更幸福的生活。
——自然療法醫師、脊骨神經醫師、臨床營養師 喬許.雅克斯
作者是傑出的心理學家、作家和飲食行為專家,她揭示了食物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,反之亦然。本書有吸引人的實例、專家的高見,以及如何使用正念進食的諸多技巧,能防止負面情緒干擾我們健康飲食。
——美國血管新生基金會共同創始人、癌症研究專家 李維麟
睡眠會影響飲食,飲食也會影響睡眠。身為睡眠專家,我經常向我的患者推薦亞伯斯博士的書籍。
——睡眠醫學專家 麥可‧布勞斯 博士
本書是為所有餓怒所困者的最佳指南,可以幫你解決最具挑戰性的各種情況,並教你如何利用食物來管理情緒。
——紐約時報暢銷書《維珍低糖減重食譜》作者 JJ‧維京
我們所吃的食物不僅與身體健康直接相關,也與我們的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。本書揭示如何以飲食支持積極情緒的奧秘,提供我們終結盲目進食和怒吃的技巧。
——臨床心理學家、營養學家和特殊教育教師 妮可‧伯肯斯
作 者 簡 介
蘇珊.亞伯斯 Susan Albers
《紐約時報》暢銷作家,美國克里夫蘭醫療中心的心理師,專長為飲食問題、體重管理、體態問題以及冥想,並在美國與世界各地舉辦「正念飲食」工作坊。
於美國丹佛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後,在印第安納州的聖母大學完成美國心精神醫療學會的實習,並於史丹佛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,同時也是「飲食失調學會」(Academy of Eating Disorders)的會員。
共著有八本正念飲食相關書籍,在《歐普拉》雜誌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健康》雜誌、《華盛頓郵報》等都是炙手可熱的經典。在美國著名的醫學節目〈奧茲博士〉(Dr. Oz)中,是深受觀眾喜愛的重要嘉賓。
目 錄
推薦序 認知餓怒,遠離憤怒,加入抓狂管訓班 姜冠宇
推薦序 健康吃,快樂瘦,不餓怒 余朱青
作者序 憤怒可能是飢餓的信號
前言
PartⅠ 飢餓的力量,足以改變情緒
我也不想發火,但我餓了……
是真餓了,還是嘴饞?
擺脫餓怒的惡性循環
PartⅡ 不讓情緒暴走,遠離餓怒效應
第一章 破解餓到發飆的密碼
方法1:減壓戒怒吃
方法2:睡得好,胃口就會好
方法3:傾聽來自腸道的聲音
方法4:遠離不健康的飲食習慣
方法5:把握當下,按時吃飯
方法6:不要落入節食陷阱
方法7:滿足飢餓要靠食物,而不是糖
方法8:吃有益情緒的真食物
方法9:沒事多喝水
第二章 讓用餐環境改變你的食慾
方法10:用視覺影響食慾
方法11:眼不見,心就不煩
方法12:改善行為選擇
方法13:別把追劇當藉口
方法14:放下手機,好好吃飯
方法15:別把零食當正餐
方法16:注意飲食訊號
方法17:旅行中這樣吃
第三章 你的餓不是真的餓
方法18:是「肚子餓」還是「心理餓」?
方法19:預見餓怒 ,防患於未然
方法20:應對餓怒焦慮
方法21:傾聽飢餓的低語,它就不必尖叫
方法22:克服餓怒障礙
方法23:遠離飽足幻覺
方法24:抵擋「我想要吃這個!」的誘惑
第四章 壓力越大,要吃得越健康
方法25:紓壓飲食能幫你減緩壓力
方法26:早餐很重要,一定要吃
方法27:零食也能健康吃
方法28:多吃健康食物
方法29:選對食物,能提升專注力
方法30:吃能治「累」的能量食物
方法31:飲食平衡,壞食物也能翻身
方法32:多喝水,沒壞處
方法33:維生素D能控制情緒性進食
方法34:鎂能讓你遠離焦慮
方法35:來點肉桂吧!
第五章 養成正念的飲食習慣
方法36:覺察自己為什麼吃,比吃什麼更重要
方法37:打破常規,尋找新意
方法38:坐下來吃,解放雙腳
方法39:慢慢咀嚼,品嚐食物真正的味道
方法40:用心觀察,重塑與食物的關係
方法41:五感全開,享受每一口
方法42:一心不能多用
方法43:掌控飲食衝動
方法44:放慢速度 ,細嚼慢
在飢餓控制你之前,先控制你的飢餓!
「我也不想發火,但是我餓了……」
想必你一定有過「餓到生氣氣」的時候,比如工作太忙,不小心忙過了吃飯時間,肚子空空,就特別容易發火。
飢餓的力量會改變我們的情緒。但為何餓過頭或吃太飽都會令人情緒失控?你是真的餓了,還是覺得嘴饞?
本書從健康醫學、心理學與科學的觀點,深入探究隱藏在生活中常見的飲食問題——餓怒症,包括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餓怒,以及對我們造成的影響,像是如何左右我們的心情、破壞人際關係,甚至影響人生決定等。
此外,餓怒還會使我們渴望富含鹽、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,這類食物能即時提供大量的熱量與味道,但無法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,反而讓人陷入「飽食性悔恨」中。
書中提供45種超級實用的方法,教你吃對時間、選對食物、用對方法,遠離餓怒效應,幫助讀者逐步了解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。身為心理學博士的作者,也善用自己「正念」的專業,帶領讀者在進食時能更有覺知,不落入自動導航的無意識進食模式,進而幫助我們將餓怒轉化為開心的情緒。
餓怒的解方
破解餓到發飆的密碼。
壓力程度、睡眠品質、喝水多寡、糖份攝取……等因素,都會影響你是否因飢餓成怒而盲目瞎吃。
讓用餐環境改變你的食慾。
留意自己在哪裡最容易感到餓怒,同時傾聽體內的飢餓信號,提醒自己是否只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吃東西,你就放任自己也跟著狂吃。
你的餓不是真的餓。
學會辨別是「肚子餓」還是「心理餓」。當我們一心想要吃到美食時,反而會不自覺陷入餓怒中。
壓力越大,要吃得越健康。
精神不濟時,我們通常會喝咖啡或吃含糖食物來提神,但如果體內的鐵含量不足,這兩種食物都不會有任何幫助。其他如維生素D、鎂、肉桂等不同元素,也對身體各有益處。
從正念飲食開始,改變你的生活習慣。
覺察自己如何吃、為什麼吃,比吃什麼更重要。即使是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進食行為,比如拿起叉子、選擇座位、咬一口前先停頓一下,或慢慢吃,都對飲食體驗有很大的影響。
健康推薦)
生機食養專家 王明勇、朵薇診所總營養師 余朱青、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 姜冠宇、四季心心理諮商所 所長 蘇琮祺
專家好評推薦
我們都曾經歷過疲憊不堪、脾氣暴躁的餓怒狀態。現在,借助亞伯斯博士的專業建議,我們可以在餓怒來襲前阻止它,使我們的身體獲得營養,思緒保持清晰,情緒保持穩定。
——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冠軍《食物:我該吃些什麼?》作者 馬克.海曼 醫師
本書是控制情緒性進食、恢復積極情緒的必讀之作。作者利用實用有效且簡單易行的步驟,向我們展示如何從餓怒變快樂。
——美國心臟協會成員、美國營養學院成員、美國家庭醫師學院成員 史蒂芬.麥斯利 醫師
身為營養精神科醫師,我經常看到人們因為飲食方式而受困於情緒和焦慮中。作者在書中提出「餓怒」這種情緒發生的原因,以及該如何應對的方法。其中正念飲食的技巧,更是打破餓怒循環的重要技能。
——哈佛大學營養精神科醫師 烏瑪.納多
沒有人比蘇珊・亞伯斯博士更瞭解正念飲食,她分享最佳的技巧,確保我們的身體能獲得充足的營養,並且頭腦清晰,過更健康、更幸福的生活。
——自然療法醫師、脊骨神經醫師、臨床營養師 喬許.雅克斯
作者是傑出的心理學家、作家和飲食行為專家,她揭示了食物如何控制我們的情緒,反之亦然。本書有吸引人的實例、專家的高見,以及如何使用正念進食的諸多技巧,能防止負面情緒干擾我們健康飲食。
——美國血管新生基金會共同創始人、癌症研究專家 李維麟
睡眠會影響飲食,飲食也會影響睡眠。身為睡眠專家,我經常向我的患者推薦亞伯斯博士的書籍。
——睡眠醫學專家 麥可‧布勞斯 博士
本書是為所有餓怒所困者的最佳指南,可以幫你解決最具挑戰性的各種情況,並教你如何利用食物來管理情緒。
——紐約時報暢銷書《維珍低糖減重食譜》作者 JJ‧維京
我們所吃的食物不僅與身體健康直接相關,也與我們的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。本書揭示如何以飲食支持積極情緒的奧秘,提供我們終結盲目進食和怒吃的技巧。
——臨床心理學家、營養學家和特殊教育教師 妮可‧伯肯斯
作 者 簡 介
蘇珊.亞伯斯 Susan Albers
《紐約時報》暢銷作家,美國克里夫蘭醫療中心的心理師,專長為飲食問題、體重管理、體態問題以及冥想,並在美國與世界各地舉辦「正念飲食」工作坊。
於美國丹佛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後,在印第安納州的聖母大學完成美國心精神醫療學會的實習,並於史丹佛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,同時也是「飲食失調學會」(Academy of Eating Disorders)的會員。
共著有八本正念飲食相關書籍,在《歐普拉》雜誌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健康》雜誌、《華盛頓郵報》等都是炙手可熱的經典。在美國著名的醫學節目〈奧茲博士〉(Dr. Oz)中,是深受觀眾喜愛的重要嘉賓。
目 錄
推薦序 認知餓怒,遠離憤怒,加入抓狂管訓班 姜冠宇
推薦序 健康吃,快樂瘦,不餓怒 余朱青
作者序 憤怒可能是飢餓的信號
前言
PartⅠ 飢餓的力量,足以改變情緒
我也不想發火,但我餓了……
是真餓了,還是嘴饞?
擺脫餓怒的惡性循環
PartⅡ 不讓情緒暴走,遠離餓怒效應
第一章 破解餓到發飆的密碼
方法1:減壓戒怒吃
方法2:睡得好,胃口就會好
方法3:傾聽來自腸道的聲音
方法4:遠離不健康的飲食習慣
方法5:把握當下,按時吃飯
方法6:不要落入節食陷阱
方法7:滿足飢餓要靠食物,而不是糖
方法8:吃有益情緒的真食物
方法9:沒事多喝水
第二章 讓用餐環境改變你的食慾
方法10:用視覺影響食慾
方法11:眼不見,心就不煩
方法12:改善行為選擇
方法13:別把追劇當藉口
方法14:放下手機,好好吃飯
方法15:別把零食當正餐
方法16:注意飲食訊號
方法17:旅行中這樣吃
第三章 你的餓不是真的餓
方法18:是「肚子餓」還是「心理餓」?
方法19:預見餓怒 ,防患於未然
方法20:應對餓怒焦慮
方法21:傾聽飢餓的低語,它就不必尖叫
方法22:克服餓怒障礙
方法23:遠離飽足幻覺
方法24:抵擋「我想要吃這個!」的誘惑
第四章 壓力越大,要吃得越健康
方法25:紓壓飲食能幫你減緩壓力
方法26:早餐很重要,一定要吃
方法27:零食也能健康吃
方法28:多吃健康食物
方法29:選對食物,能提升專注力
方法30:吃能治「累」的能量食物
方法31:飲食平衡,壞食物也能翻身
方法32:多喝水,沒壞處
方法33:維生素D能控制情緒性進食
方法34:鎂能讓你遠離焦慮
方法35:來點肉桂吧!
第五章 養成正念的飲食習慣
方法36:覺察自己為什麼吃,比吃什麼更重要
方法37:打破常規,尋找新意
方法38:坐下來吃,解放雙腳
方法39:慢慢咀嚼,品嚐食物真正的味道
方法40:用心觀察,重塑與食物的關係
方法41:五感全開,享受每一口
方法42:一心不能多用
方法43:掌控飲食衝動
方法44:放慢速度 ,細嚼慢